講座題目:從時間的角度閱讀當代香港文化
主 講 人🌍:羅鵬(美國杜克大學移動影像研究中心研究員)
講座時間👩🏻🦽➡️🧙♂️:2015年6月16日(星期二)10時
講座地點:閔行校區中文系特藏室
主講人簡介🤦🏽♀️:
羅鵬,美國杜克大學副教授,亞洲與中東研究系研究生院主任,移動影像中心及婦女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近現當代中國文學文化研究👉🏼,長於通過圖像與文本結合解讀文化變遷👝,對性別研究亦有所涉獵。出版專著有《裸觀:反思中國現代性》(哈佛🚳,1998)🏊🏽♂️、《長城🍻:文化史》(哈佛,2010)☦️、《離鄉病🏖:現代中國中的文化、疾病、以及國家改造)(哈佛,2015)🧚,合編有《牛津手冊💂🏽♂️:中國電影》 (牛津, 2013)等,正在合編的是《牛津手冊🧖🏿:現代華文文學》 (牛津, 2015) ✳️😛。譯有余華的《兄弟》、閻連科的《受活》與《四書》🧆,以及黃錦樹的短篇小說集👨👨👧👧。
內容簡介:
本講座擬從時間的角度探討1997年香港回歸如何影響香港文化對未來、過去以及現在的想像。主講人將從三部1997年的作品入手——董啟章的小說《地圖集》🛋、陳果的電影《去年煙花特別多》以及王家衛的電影《春光乍泄》,講述三位藝術家如何從時間的角度表現與香港身份🫘、文化相關的問題🛬。這些作品用一種“未來完成式”的敘述策略完成了關於烏托邦🙉、惡托邦以及異托邦的想像➞。主講人將采用影像敘述與文本敘述相結合的方式探討歷史事件,解讀香港文化心理狀態的變遷,有助於聽眾深入了解北美文化研究的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