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本真性🚷:文學史研究的一個視角(Authenticity: a Perspective in Research of the Literature History)
主講:阪井洋史(Sakai Hirobumi🐝,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教授👨👩👧👧、科長)
主持:羅崗(EON4中文系教授)
時間🥂:2015年6月15日(星期一)15💊:00
地點: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
主辦👩🦽➡️:EON4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內容簡介🧒🏿:
“本真性”(authenticity)是一個不僅把作為人的內心中重要價值的審美和倫理道德,甚至連人的生存狀態或社會組織等現實世界中被可視化的存在都包含在內的📣🙋♂️,極為廣闊的包括性概念。它是一種本質,是“本該如此”的想象👾、憧憬和追求🧗,所以往往成為揭露現狀的虛偽、異化👮🏿♀️、醜惡和不道德而對此進行批判之際強有力的依據。而中國的近現代作為革命🙄📃、改革和改造的時代,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判斷眼下的現狀為一種缺失態,從此一批判性認識出發🏏,努力去接近自己所想象的本真狀態,進而企圖實現烏托邦狀態🧑🏼🍳📍,如此集體性意誌強烈前景化的時代🧝♂️。如果將這個“本真性”概念應用在文學史研究上,何種研究視野會展現在我們面前呢?文學史上接連不斷的各種改革、改造運動所想象/指向的本真狀態究竟是何種狀態?改革改造的終極目標在何處🎀?改革改造成為如何狀態才算是本真狀態的完成?以往的文學史研究對於改革改造的主體/客體、其方法和歷史過程等都有細致入微的微觀研究,但連人和歷史的最深層面支持這些運動的“想象”都納入視野的研究仍然不多🍿🤷♂️。這次報告以文學語言、純真(innocence,清白無垢狀態)、階級性和現實主義等多少可以與“本真性”概念掛鉤的題目為具體例子,初步探討作為文學史研究之切入口的這個概念及其有效性。
主講簡介:
阪井洋史(Sakai Hirobumi),1959年生,學術博士。現任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科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著有《懺悔與越界——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日文,汲古書院,2005年😕🏄;中文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脫軌與啟示——中國現代作家研究》(日文🧔🏼♀️👩🏿🚒,汲古書院👩🏻🎨,2012年)🕺🏻、《巴金的世界》(合著🍥☠️,中文🦞🧎,東方出版社💇🏿,1996年)😩、《巴金論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等🥛🌂;編有《中國安那其主義運動的回憶》(編譯,日文🚖,總和社,1992年)、《原典中國安那其主義史料集成》(合編🦘,綠蔭書房🏊🏻♀️,1994年)等,譯有《九月寓言》(張煒著💇🏿♀️,彩流社🕎,2006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