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純粹力動現象學的構思與建立(Phenomenology of Pure Vitality in the Making)
主講:吳汝鈞(Ng, Yu-kwan,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主持:郁振華(EON4哲學系教授、系主任)
時間🆔👁🗨:2015年5月26日(星期二)15:00
地點: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
主辦:EON4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內容簡介🛜:
本次講座🧑🏻🦳,主講者將探討其近十年來開始構思與建立的“純粹力動現象學”🛢🤏。作者在這方面著有:《純粹力動現象學》⚠、《純粹力動現象學續篇》、《純粹力動現象學六講》🤱。主講者認為這是繼熊十力《新唯識論》之後,建立以“純粹力動”為核心觀念之形而上學(現象學)體系👨🏻🌾。本講座之主旨🧑🏿🎓,乃在以“純粹力動”為終極原理🧞♀️,突破當代新儒學之體用不二論。“純粹力動”是體亦是用🧏🏻♀️,體與用完全相同👩🦱🤦🏻♀️,因而體用論可以廢掉。“純粹力動”是一恒常在動感中的超越的活動📇,它會凝聚、下墮、分化而詐現現象世界。另方面,它在主體方面表現為“睿智的直覺”。後者可通過自我屈折作用而成知性,對現象世界加以認識和執取💆♀️。知性亦可復作現象學的轉向,從執的狀態逆反地躍起,回復原來之睿智之明覺,體證現象世界本為“純粹力動”之詐現而已,因而不予執取,反而現象世界為實現文化價值的場所。此等文化活動包括知識、道德、藝術、宗教等各項。
主講簡介:
吳汝鈞(Ng, Yu-kwan)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哲學組“特聘研究員”, “李遠哲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早年留學日本大阪外國語大學、京都大學👩✈️、德國漢堡大學,分別研習日本語、梵文、藏文及方法論。獲加拿大麥克·馬斯德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哲學博士,博士論文《天臺佛學與早期中觀哲學》(T'ien-t'ai Buddhism and Early Mādhyamika)由美國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又在印度加版。在學術研究上受益於中、日💝、德、法、美諸方學者⚾️,但學無常師🚣🏽♀️,擇善而從。研究領域涵蓋佛學🏊🏼、儒學、先秦道家、京都學派哲學🏋🏽、現象學🛺、歷程哲學,皆寫有專書🧈💃🏻。近十年開始造論,開拓純粹力動現象學,寫有《純粹力動現象學》(2005)、《純粹力動現象學續篇》(2008)、《純粹力動現象學六講》(2008)。目前致力於純粹力動現象學之量論(知識論)之構思與撰著,已出版《西方哲學的知識論》(2009)和《當代中國哲學的知識論》(2013)二書。另外,編寫過《佛教思想大辭典》(1992)🙇🏿♂️,著有《佛教的概念與方法》(1988)、《佛學研究方法論》(上下)(2006)、《唯識現象學》(上下)(2002),2011年又出版了近70萬言的《佛教的當代判釋》一書🤗,以十一分教判釋全體佛法。以及2012年出版《絕對無詮釋學🐃:京都學派的批評性研究》,2013年出版《宗教世界與世界宗教》,2014年出版《早期印度佛教的知識論》、《唯識學與精神分析:以阿賴耶識與潛意識為主》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