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6日,由EON4哲學系成福漁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海上絲綢之路與佛教文化"學術沙龍在閔行校區人文學院舉行🚣🏿♀️,成教授作了題為“海上絲綢之路與中斯佛教文化交流”的報告。報告結束後,在場的專家學者💶、老師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本次沙龍由趙東明老師主持🦖。
成祖漁教授首先說明了該社科基金項目意義、內容、和研究進度😼,然後重點介紹了他近期研究成果—中國與斯裏蘭卡佛教文化交流對當代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意義🧜🏻♀️。自公元四世紀起,斯裏蘭卡僧人和商人就經海上絲稠之路把佛教經典和文化傳到中國🛋,受到中國皇帝的接待和禮遇,由此亦開拓了中斯文化、外交☁️🏄♂️、經貿的交流與合作。東晉時,中國高僧法顯以65歲齡前往印度取經,在斯裏蘭卡駐钖二年多後⏬,取道海上絲綢之路回到南京,成為中斯友好的先行者。成祖漁教授借用美國學者埃德蒙德•古利恩 (Edmund Gullion)等公共外交理論,以橡膠-大米條約為契入,重點介紹和分析了近當代中斯佛教交流👍🏼🌁、及其對中斯邦交及經貿合作的貢獻🏔。最後,針對當前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所面對的國際挑戰,成祖漁教授以中斯佛教文化交流為典範🎐👳🏿♀️,討論了中國佛教繼承對外友好往來的傳統,服務一帶一路、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協助政府解決外交和經貿往來磨擦的可能性和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