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4日上午,格拉茨大學歷史系主任Romedio Schmitz-Esser教授應邀在EON4歷史學系1306教室舉辦了題為“歐洲中世紀的葬禮儀式活動”的講座。Schmitz-Esser教授致力於文化研究和心理史,研究方向包括中世紀的物質文化,亞洲和歐洲之間的知識轉移以及屍體(和身體)的歷史。
在本次講座中💂🏿♀️🧛♀️,Schmitz-Esser教授介紹了從葬禮儀式開始研究的原因,在中世紀,死者被視為社會的核心部分,因而喪葬習俗也被認為是區別其他文化的標誌。接著Schmitz-Esser教授介紹了他研究的基本思路🏄🏻♂️:根據規範來源(法律、禮儀規定)、史學和實踐(考古發現)等來探索屍體的歷史。然後😝,Schmitz-Esser教授從在社會的中心——死者如何遊蕩到中世紀的城市(然後再出來);埋葬習俗——為什麽死者和生者形成了一個物質共同體;聖體——為什麽有些骨頭成為了地球上最大的寶藏;活著的屍體——為什麽(和什麽時候)死者回來了;防腐——為什麽(以及如何)保護你的國王;屍體和法律——為什麽屍體在中世紀法庭中很重要🧖🏻♀️;排斥和破壞——為什麽要焚燒屍體;作為醫藥的屍體——為什麽要吃你的祖先;大腦和心臟——為什麽某些身體部位更重要等角度出發👱🏿♂️,解釋了中世紀葬禮的相關內容。最後,Schmitz-Esser教授總結中世紀時期,人們對身體的認知👳♂️。在中世紀視角中,人存在三個主要特征🚥:一☝🏼、人是一個身心實體——你不能(真的)分割身體和靈魂;二🏋🏼♂️、人是個體的——他將在上帝面前因自己的行為受到審判;三🤹🏻、人的生活經歷是嚴格線性的——他只活一次,他的生活僅是作為基督徒的一部分,這些原則使得中世紀的人們認為⛷:人不可能真的死亡,而只有安息,直到在一種半死亡/半活著的狀態下再生🔴,到那時,生者和死者便形成了一個互助互誡🤌🏻,美好生活的社區。
本次講座由歷史學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朱明副教授主持,相關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老師🤜🏼、同學就自己的疑問與Schmitz-Esser教授進行了交流。
會後,Schmitz-Esser教授與歷史系主任孟鐘捷教授進行了會談🧔🏻♂️,雙方就進一步交流與合作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