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由哲學系應奇教授主持的201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政治哲學中的公共理性與至善論之爭研究”開題報告會在EON4閔行校區工商樓北樓325會議室舉行🟦。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顧肅,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國清👌🏿,EON4政治哲學系教授劉擎🧛🏿♂️,EON4哲學系副教授王寅麗,天津師範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張繼亮💂🏼♂️🌟,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講師葉金州,EON4馬克思主義學院晨暉學者徐峰,EON4思勉高研院青年研究員朱佳峰🫑、馬華靈🦶🏻,以及課題組成員,EON4思勉高研院青年研究員惠春壽參加了本次開題報告會。
公共理性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霍布斯關於“私人理性”、“公眾理性”的區分以及康德對“理性的公共使用”的論述,但它真正在政治哲學中發揚光大,要歸功於羅爾斯的提煉和加工。按照羅爾斯,公共理性是民主社會中的公民進行公共探究的準則,它以免於立場的政治觀念為基礎,要求合理公民訴諸共同的理由來確定憲法根本和基本的正義問題。這一設想得到了許多研究者的響應,他們都承認公共理性是合理公民基於共同分享的政治觀念進行集體推理的理念,並因此是反至善論的。然而🍷,至善論者們認為⚫️,國家行為應該訴諸一些道德上良善的生活觀念🧑🏽🎨,而不是合理公民的共同接受,公共理性的理念因此是錯誤的。發生在當代政治哲學中的這場論辯不僅涉及政治合法性的標準,還引發了圍繞關於價值多元論的挑戰👨🍼,公共政治的道德基礎,個體自由的本質,國家行為的根本原則等諸多根本問題的大量討論,是當代政治哲學中最重要,也是最有生命力的議題之一。本課題試圖深入追蹤這一學術論辯,密切考察雙方各自的政治主張和理論依據,並以此為基礎來嘗試論證它們之間非但不存在本質的沖突,而且可以結合成為一種公共理性的至善論(public reason perfectionism)👨🏻🍼,為解決當代政治哲學中的若幹重要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在開題報告會的開始🧝🏿,應奇教授首先介紹了課題申請的基本背景和立項情況,闡釋了本次課題涉及的相關議題及其研究旨趣👩🏽🍼,並指出了今後研究的重點和困境👩🦲。隨後🫷🏻,惠春壽報告了課題研究的前期成果和積累,並介紹了目前研究的進展和關於未來研究的基本設想🧗🏼♂️。接著,與會專家針對課題的設計和思路進行了討論🥈,並提出了建議與批評🤸🏿。
顧肅教授針對課題設計的基本框架和文字表述發表了意見🤵🏽♀️。劉擎教授重點詢問了公共理性與個人自主的關系問題,提請立項人關註一些新近二手文獻和相關的具體討論,建議在課題完成之後還可以就一些具體問題繼續展開後續的深入研究🦫。葉金州博士認為研究中涉及到的社會道德的議題值得進一步加強。其他評審人員也從各自角度提出了新的建議🪣,希望課題能如期完成預定目標,推動對西方公共理性理論與至善論之爭的研究,順利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