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下午🌓,文史哲樓中文系4330會議室座無虛席🔪,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左東嶺老師受邀到我系作了題為《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的現狀與未來》的講座。本次講座由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彭國忠教授主持,吸引了多位博士後和研究生😢🌺、本科生踴躍參加。
左東嶺教授是國內著名的中國文學思想研究專家,本次講座共分六大部分,講座伊始👉🏼,左教授首先闡釋了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的特點🛍:原創性、系統性、有效性,繼而適時地拋出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體系形成過程中的兩個理論範疇🙋🏼:歷史還原、從純文學到雜文學。對這兩個範疇的探索🧧✒️,凝結了其師羅宗強先生的多年治學經驗🧑🏼✈️:完全排除主觀成分的文學思想史研究是不可能的,但我們要努力接近歷史👒;研究中國文學思想應該從純文學到雜文學,多角度、多方面的觀察☦️,不能用一種標準來衡量研究對象。
在談及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的現狀時,左東嶺教授詼諧地說道🎤🧑🧑🧒🧒:“有人認為🤮,中國的學術沒有活力🚵,我看那是因為沒有學派分立🙋🏿♀️,沒有學術爭鳴👸🏼。”中國文學思想史的研究到目前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也獲得了學者的認同和接力☢️,這多得益於羅宗強先生開創了“南開學派”👸🏿,這一學派在不斷探索文學思想研究的理論方法時,也出版了不少頗具影響力的學術成果,從而使得該學科正在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註和認可。左老師進一步認為🚵🏼♂️,現如今的文學思想研究早已超越了“南開學派”,在中國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輻射效應,正越發強勁地彰顯其學術魅力🏄🏼♀️。
在對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的學術思索和未來展望中,左老師認為,從該學術體系的創立過程來看,要有這樣的認識🐺:我們的理論方法和話語體系建設,要有中國特色,立足中國傳統,同時要具備開放性,打破中西文化的對立;我們的理論和學科體系建設需要的是真正具有創造力和貢獻力的學者,需要的是真正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學者🥻。中國文學思想研究的未來存在於文學流派、地域文學、易代之際、分體文學🕵🏽♂️、個案文學、民族文學等文學思想的研究中,也存在於中國文學思想史理論觀念與研究方法的進一步探索中。
彭國忠教授在點評中認為,左老師的講座改變了我們以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打開了我們的學術視野。特別是在講解中國文學思想史中的兩個理論範疇時🫄🏻,所舉事例及所支撐的材料令人很受啟發🚵🏽🌊。左老師講座中所碰撞出的絢麗的思想火花,將會讓我們在今後很長的學習生活中受益良多😀。這場講座是一次奇異精彩的文學旅程🧘🏼♂️。
在互動環節𓀊,聽眾們結合自己的疑惑和感悟積極地向左老師請教👧🏽,左老師熱情地回答了學生們的提問,並勉勵大家在今後的學術之路上越走越遠🧛🏿♂️。最後🏄🏼♂️,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講座圓滿結束。
文 圖|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