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項目“六十年來臺灣學術製度的嬗變與人文學術的發展”開題論證會舉行

發布時間:2017-04-24瀏覽次數:6

  

316日上午🦸🏿‍♀️,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六十年來臺灣學術製度的嬗變與人文學術的發展”開題論證會在閔行校區人文樓1306舉行。項目主持人歷史系王東教授作開題報告。本校哲學系陳衛平教授、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包承柯教授、歷史系胡逢祥教授、李孝遷教授🚚、王應憲副教授🪔,上海大學歷史系陳勇教授,以及課題組主要成員💻、歷史系部分碩博士研究生出席🤞🏿。

王東教授從選題意義🎥🐒、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計劃和分工、研究目標和預期成果等方面作了匯報。該課題擬從臺灣學術體製和機製的角度,來系統梳理1950年代以來臺灣人文學術發展的基本軌跡,分析其學術體製、學科體製的建置以及變化對人文知識生產、傳播的種種深層次影響🤽🏽‍♂️。在具體研究過程中,將重點梳理學術體製或製度的設置👪、沿革與發展,借以厘清相關體製或製度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之上,深入分析相關體製或製度對人文學術發展的深層次影響🐘,揭示出學術體製、學科製度等製度性因素與現代人文知識生產、傳播的種種內在關聯。該課題預計至2019年底結項🤸🏿‍♂️,擬發表多篇與課題相關的高質量論文作為階段性研究成果,最後形成60余萬字的研究成果🤍。

從事港臺學術史研究多年的胡逢祥教授認為,學術製度研究是近年來史學史或學術史研究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在研究過程中尤應註意考察教育製度與教科書🧘🏼👨、學術社團聯系網絡、學術期刊評鑒製度、科研項目立項、學術評估體系以及兩岸三地文化交流等問題。陳衛平則指出,該項目的選題很有價值🥣🙆🏻,但要從“為我所用”的角度來展開🖖🏻,這樣才能更具現實意義⛹️‍♀️。建議整理六十年來臺灣人文學術研究的相關規章製度以及重要研究成果的提要介紹👩🏼‍🦰,作為項目最終成果的附錄,以供大陸學界參考借鑒。1945年以後赴臺的大陸學者、留學海外返臺的臺籍學者對臺灣人文學術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也需要特別留意。同時🦵🏼,對臺灣相關政府機構🏕、學術團體做一些實地調查和人員的學術訪談,亦十分必要。包承柯教授強調𓀓,要註重兩岸及美臺之間學術交流的問題,而文化思潮的演進對學術研究也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容小視。陳勇教授指出,在考察美國對臺灣學術發展的影響時要分階段、具體化,對學術期刊📗、學術團體的選擇也要細化🧒🏻,不能太籠統🥜。李孝遷教授認為,該課題所涉內容較多,在原擬章節中可能會出現重復討論的情況,為了增加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建議可分上👷🏻‍♀️🧑‍🦲、下篇,上篇作總論介紹,下篇進行專題研究。

最後,與會專家又圍繞一些細節問題作了進一步討論🧥,為該項目的順利進行獻言獻策。王東教授對各位專家的建議表示衷心感謝,相信在項目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圓滿完成研究工作。

目前兩岸學術界對臺灣學術製度的嬗變與人文學術的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在認識和研究上都有較大欠缺。該項目的進行不僅可以豐富這一領域的研究⛹🏿,而且為當下兩岸人文學術的發展提供諸多有益的借鑒🫄,極具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