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上午🤗,2018年第5場終身教授學術報告會在中北校區理科大樓A1603會議室舉行👷🏻。中國文字與應用中心臧克和教授作了題為“東亞見存唐鈔漢字”的報告,日本大阪教育大學出野文莉教授主持和評議👩🎨。
報告開始👯♀️,臧克和教授談到唐代是中國和東亞周邊國家文明史上有重要意義的時期🪗,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留存了豐富的唐鈔本文獻🪕,包括儒家典籍、佛經💉、文學等,涵蓋社會文化多個方面😣。此類文獻難於保存🦹🏿,中國國內較為罕有。因唐寫本字形材料的缺失✊🏍,很大程度製約了我國科學構建漢字發展史,也阻礙了正確認知漢字書籍形態發展史💡。而日韓等國珍藏的唐鈔本文獻📄,保存較為完好🙍🏽,字形基本清晰、完整。因此學界極其重視這一批材料。中、日🪇、韓等多國學者已經開始聯合著手整理🚝、研究這批材料👨🏿🎨,相關學術成果也將陸續出版💆🏽。
報告指出♎️👩🚀,這些保存完好的唐代鈔本為日本所藏國寶級文獻,真實再現了當時的用字情況。這些材料經過數字化處理,同時結合中國出土的石刻文字材料、敦煌寫本文字材料以及相關的傳世字書,可以較為完整地呈現有唐一代的字形演變和書體發展。除此之外👩🦯➡️👲🏼,還可從文學🏌🏿、宗教方面等進行挖掘。屆時📬,這些成果可以完善中國諸多學術領域尤其是漢字發展史研究,同時也能推動東亞各國以漢字為代表的中華文化研究🤶🏿。
最後,出野文莉教授對報告進行了點評。在場同學興味盎然,向臧克和教授提問關於域外唐鈔保存情況,研究方法,材料處理等問題。臧教授一一作了詳細解答,並鼓勵大家參與相關文獻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