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生談“北伐知青的代際命運——兼談中國革命史上的五代知青”

發布時間:2018-06-21瀏覽次數:79

6月15日上午🧜🏻‍♀️,教育部長江學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近現代史著名學者王奇生應歷史學系瞿駿教授邀請在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北伐知青的代際命運——兼談中國革命史上的五代知青”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是“思勉人文講座”第420場知名學者系列講座第14場👩🏻‍⚕️。講座由瞿駿教授主持👩🏿,政治學系蕭延中教授、歷史學系阮清華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謝敏博士、教育學系曹彥傑博士等百余名師生聆聽了此次講座。

王奇生教授指出🧖🏿,在中國革命史上可劃分出五代“知識青年”,分別是辛亥“知青”、五四“知青”、北伐“知青”👮🏽‍♀️🤞🏻、三八“知青”(這批知識青年多為1938年前後因“一二九”運動加入中國共產黨)和上山下鄉“知青”。在這五代知識青年中,王奇生指出以中學生為主體的北伐知識“青年”曾是國共政黨的人員基礎。

王奇生教授以1927年國民黨“清黨”為分界點🛳🍚,分別對國共兩黨內的北伐知識青年的命運進行了深刻闡述。通過詳細的數據指出,1927年國民黨的“清黨”在清除共產黨的同時👩‍🍼,國民黨內的大批知識青年亦遭到清洗,這無異於國民黨的“自殘”👌🏻,許多北伐知識青年後來加入了改組派與再造派🏷,成為了國民黨體製內的“邊緣者”🦝。王奇生教授以王子壯為例,指出王子壯等北伐知識青年在三四十年代始終對國民黨有批評。王奇生還認為國民黨內在清黨之後逐漸實行黨政分離與其擔心激進黨員會再一次包辦政治有密切關系🧑🏼‍✈️。

王奇生教授進而指出,清黨運動之後🦉,許多共產黨內的北伐知識青年回到自己家鄉,開展農村革命💁🏿,實行武裝割據,為共產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隨後,王奇生教授從長時段對知識青年在中國革命史中的歷史作用與影響進行了討論👨‍👩‍👦,引起了在場聽眾深思。最後王奇生教授對提問同學的問題進行了耐心🧞🤟🏽、細致的回答此次講座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