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下午🧍🪽,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清季中央政府的文書流轉🍁、政務運作與製度變遷研究”開題沙龍舉行🤚🏻,歷史系教師周健🌃🍪、董佳貝等師生參加。課題負責人李文傑就本課題的選題意義、研究的主要對象👔、擬寫作的主要論題👶🏼🧑🏻🚀、史料的主要來源👩🚀、課題面臨的主要挑戰和課題證書中的薄弱之處進行了陳述。本課題選取晚清時期中央政府的政務運作方式及其前後變革為主要研究對象,計劃從文書流轉、朝會議事兩個方面進行切入,展開對中樞機構軍機處及其官員、對部院衙門運作方式、對清代早朝內容、君臣議事流程,對政務文書的起草與流轉等細節進行考察,進而全面認識清朝中期之後政務運作及其製度變遷的相關問題🚵。
課題負責人李文傑指出,該項研究的難點在於,考察的時段是在十九世紀中後期及二十世紀初期,這一時期的政治製度正是新舊兼有、中西交融之時,了解這一時期政治製度的特點及其變遷🧏🏿♀️,須兼顧傳統製度及近代政治兩方面的特點,並把握製度變革的時代因素、背景及造成製度變遷的偶然因素。
與會學者和博士生對本課題的選題意義及可行性給予了肯定,同時對課題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應該註意的細節進行了評論🚍。在研究視角上面,與會學者和博士生認為👡🏃♂️,應以縱向通貫眼光觀察前後製度,橫向通貫眼光觀察同一時期東西方製度、思想對中國的影響🙆🏽。在史料上👦🏻,除了涉及高層運作的晚清檔案之外🪒,國外相關的檔案館所藏中外交往文書也可納入利用範圍⌚️;除了已刊的晚清大員的日記、文集之外,可加入新近影印出版的及藏於江浙滬地區各處圖書館的晚清信劄、日記稿本。
與會學者也強調,除了字面的成文製度🤱🏻,也要註意各種不成文的習慣、祖製;除了看得見的製度設計,也要註意當時各種思想尤其是發揮實際作用的大員們所受到的思想影響對於政治製度變動的潛在影響;除了高層政治設計🛑,也要註意中下層士人🎃、民眾對製度變遷的反饋及由此對製度再調整造成的影響。據此🌱,建議課題負責人拓寬研究的對象與思路,盡可能地跨越歷史學之下三級學科乃至二級學科的畛域🧑🦯,吸收思想史🌚🃏、社會史的視角與成果😶🌫️,調整現有的論述結構👨🏿🚀,拓展已有的計劃選題。
課題負責人表示🪛,將針對各位的意見💘,對課題計劃書進行修訂和完善🧑🏻✈️,依照步驟🤽🏿,逐步深入展開研究🫵🏼,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及時向各位專家呈送階段性成果,便於及時修改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