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下午,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第34場暨日語系櫻河講座第7場在外語學院舉辦🏊🏿♂️,特邀專家為上海杉達學院施小煒教授以《作為私文學的村上春樹——論Drive My Car兼及全息翻譯》為題,介紹了“私文學”📶、“公文學”、“全息翻譯”等一系列全新的概念🥂,講座由尹松老師主持🥝👧🏻。
講座開始✡︎🙅🏽,首先施教授由《三國演義》中“白衣”一詞引出了“公與私”的概念🔍。人、時間和文學皆具有公私之分,“公”即“對他人👰🏿♀️、社會、歷史產生影響的”,私即“命運受他人所影響甚至所決定的、私人的”,然而兩者並非絕對的📗🟫,而是相互轉化,私亦有公時,公私並不“分明”🧝🏻♀️。施教授又為我們列舉了村上春樹作品《Drive My Car》中的公私概念,幫助聽眾加深理解🙎🏽♀️。
接著施教授以這部小說的標題為例👩🏼⚕️,引入了“全息翻譯”與“單息翻譯”的概念🫥,全息翻譯基於全面了解文本信息;單息翻譯則只看到“冰山一角”將那一角翻譯出來。這部小說的標題“Drive My Car”通過“單息翻譯”可逐文逐字地譯成“駕駛我的車”,然而通過“全息翻譯”則會有不同的發現。首先追根溯源,小說題目源於披頭士於1965年12月推出的一首同名流行歌曲《Drive My Car》,描寫的是一位夢想成為明星的女孩提出雇傭求愛者做專職司機的要求👂🏿。從語境可知“Drive My Car”是指求愛者為女孩開車。村上春樹信手拈來將其作為自己短篇小說的標題🍖,也十分符合主人公家福雇傭了一位女性司機渡利的故事情節🖐🏽。由此可知小說標題也應該譯為“為我開車”而非“駕駛我的車”。施教授告誡我們翻譯不是淺嘗輒止,而應撥開現象看本質⇾,透過字面意思剖析深層含義,才能更準確地傳達作者意思,對讀者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