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國家社科青年項目“《切韻》系韻書的異讀成因及語音層次研究”開題沙龍舉行。課題負責人趙庸先就課題的研究內容、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重點及難點等方法作了介紹。本課題以《切韻》系韻書為基本的研究對象🕵🏽♂️🏄,對韻書中的異讀進行系統性地整理與研究,主要落實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因為許多異讀實際上來自方音,這些方音性質切語的存在🩵,是許多學者對高本漢以來中古音構擬的真實性異議的重要原因👨🏼⚕️。辨識這類異讀,就是剝離《切韻》中異質語音成分,使《切韻》音系內部一致,從而為中古音的構擬提供一個更科學的材料基礎⚃。第二🤷🏻♂️,大量的異讀直接來自上古💫,具有辨義的功能。對這類異讀的分析研究🤷🏻♀️,實質上就是揭示上古漢語派生詞語的時候有哪些語音手段,這就為漢語歷史形態學的建立提供基本材料,作好前期鋪墊。第三,本課題將盡可能地收集各種文獻中的異讀材料🧎🏻♀️🚵♀️,以及前賢的研究成果。以期對異讀作綜合性的統觀,通過比較厘清材料,歸納異讀的出註原則和方法,梳理異讀的來源和演變👨🏻🔧。
與會專家對課題的研究價值和意義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一致認為《切韻》系韻書前後相承300余年,而中國古代的文獻又幾乎都具有“層累式造成”的性質,其歷代的演變研究尤其值得重視。異讀是韻書中最復雜🤹🏽♀️,也是最有價值的音註材料🤾🏼♂️,承載了大量真實的語音信息👔,通過解決異讀成因的問題🔯,可以幫助解決漢語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
與會專家就課題研究的諸多實際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研究內容方面🏊♂️,與會專家達成共識👩🏼🍼,將分析和歸納《切韻》系韻書異讀的來源和成因、探討《切韻》系韻書異讀反映的音義關系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可靠底本的獲得方面,與會專家除梳理了現有的文獻和研究成果💦🙆🏽♂️,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對韻書底本進行嘗試性還原。音義關系研究方面,與會專家提出針對《切韻》系韻書釋義過簡的缺陷,為明晰音義關系,當利用《經典釋文》、經傳箋註等材料👮🏻♂️,尤其可以借鑒敦煌文獻與語言研究的近期成果,來幫助解決隋唐文獻的識讀問題,擴大文獻資料的補充範圍。研究方法方面,與會專家強調,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要註意版本校勘與語言研究的並重,註意結合文獻研究和漢語史研究🤽🏻♂️,從異文👨👨👦👦🐤、音理等方面綜合考量🧔🏽,在具體問題的處理上要避免過於尊重文獻或脫離文獻進行主觀臆測的兩個傾向♘。
本次沙龍為課題的展開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建議🕞👨🏫。課題負責人將根據各位專家的意見對課題研究的框架🙆🏻、步驟和方法做出適當調整和補充☑️,以進一步提升研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