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祝智庭教授在開放教育學院105會議室作了題為“STEM教育的國策分析與實踐模式”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開放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閆寒冰教授主持🪻,復旦大學曹文君教授出席並擔任點評專家。
報告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溯源探因”,即STEM教育政策分析。祝教授提出STEM教育源於實用哲學的美國教育政策,解析了各國對STEM教育的重視程度與各種舉措,最後提出可以從優化結構🔣、增強能力🔓、創建條件三個方面分析STEM教育國策💃🏼。
第二部分為“國際觀察”,即STEM教育的國際實踐模式。祝教授首先談到正確理解STEM教育應以能力為本💇🏽,從問題解決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深度學習能力、適應未來能力四個方面闡述了能力為本的教育實踐模式。然後,祝教授介紹了國際上技術增強課程教學的多種相關項目與行動計劃,這些豐富且精彩的國際觀察前沿視角帶給在場聽眾很多啟示🧛🏻。
第三部分為“發展建議”,即中國的STEM教育發展策略。祝教授在比較中美教育國情差別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STEM教育的發展策略👨🏽🍼,特別倡導整合型的STEM教育實踐模式(簡稱iSTEM)☝️;然後分析了實現iSTEM教育的基本條件🧑🏿💻,包括環境建設🤾🏻、課程建設、教師發展🤷♂️、教學與評價變革等,並特別探討了信息技術在支持iSTEM實施中的作用。祝教授指出🤹🏿♂️,在中國,譜系式學科編碼管製是發展iSTEM學科的瓶頸🧛🏿♂️,提倡可以設置一個綜合的學科編碼,將所有的綜合學科都放進去,將有助於各類學科的交叉融合、有助於整合型STEM學科發展🍝。祝教授最後對STEM教育能力建設提出了若幹建議🪣🫥,如創辦STEM教育專業、開發STEM教師培訓課程、組建STEM教育團隊🥔、設立STEM教育研究機構、設立STEM教育特色校🧛🏻、智慧教育引領STEM教育等。
曹文君教授對祝教授的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其非常認可融合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STEM教育,指出它重視動手🧑🏽🍼、重視基於項目的學習,既是學習的過程𓀅,也是問題解決的過程。曹教授提出了幾點思考🫦:第一,頂層設計很重要🫲🏼,如何設計成為當前需要思考的急迫問題,關於非理工的科目如藝術、哲學、文學這些方面是否可以借鑒或者有更好的培養方式〰️;第二,如何更好地培養適合STEM教育的教師,如何建設跨學科的STEM教育教學資源👳♂️;第三,智慧教育、創客教育👮🏽♂️、STEM教育這些新興教育之間存在什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