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下午🐰,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晚清進士館研究”在中北校區理科大樓A204室舉辦學術沙龍👨🏼✈️,沙龍由項目負責人教育學系李林老師主持。本次沙龍邀請哈佛大學徐力恒博士為主講嘉賓💁🏿🧝🏼♂️,教育學系王倫信教授🧕🏽、黃忠敬教授🧙♀️、黃書光教授,上海社科院歷史所施扣柱研究員🧧,教育學系教育史專業研究生🫰🧆,以及來自華東師大出版社、南京大學及其它校內外學術機構同行三十余人出席。
沙龍開始,徐力恒博士先詳細介紹哈佛大學“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項目(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 Project)”的進展、功能、特色及其應用🍻;並藉此展開,討論傳統人文學科在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此外,還重點談及數字人文學(Digital Humanities)這一新興研究領域的動態🌧、趨勢與前景,並分享了人文學科數據庫建設的經驗。
沙龍進行過程中🧖🏻♂️,到場師生不時就各自的研究所得與困惑,與講者及在座同仁辯疑交流。尤其是針對傳統“全文型數據庫”和專業“關系型數據庫”各自的特色🤚🏻🧛♀️,以及這些數據庫對研究人物地理空間♛、社會網絡🤌🏼、群體結構👨🏼⚕️,乃至對文本分析的作用等議題,討論尤為激烈。其間李林老師也結合自己的研究心得🚶🏻♀️,談論了關於數位人文學的定位、要求🙍🏿、機遇與挑戰問題⁉️,並結合其對清代文👮♀️、武科進士群體研究的經驗🤛🏿,分享所得,提出困惑🧘🏻👩🚒,探討改進方案。沙龍結束前,黃忠敬教授及到場教育史專業老師還與徐力恒博士一起,探討了該項目對建設教育類專題數據庫的啟示,並期望將來有機會推動雙方在該領域的深入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