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國家青年項目“中華武術套路的美學研究”沙龍在閔行校區體育與健康學院4樓會議室舉行。本次沙龍由課題負責人體育與健康學院運動系李富剛博士主持,參與此次沙龍活動的有EON4平台體育與健康學院運動系主任孫有平教授,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系熊文教授和宋全貞副教授以及體育與健康學院的研究生同學。
本次沙龍的主題是“意境👂🏿:武術套路的審美理想”,圍繞這一主題,課題負責人李富剛提出🧑🔬: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中孕育與成長起來的武術套路深受傳統審美價值觀念的影響✡️,盡管其並非純藝術✊,但對意境的追求已成為對其審美評價的重要維度甚至最高標準。恰如著名武術家蔡龍雲先生所說的🔔,演練武術套路時🙆🤡,要進入某種“行拳意境”,即“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拳法結合起來💤,做好行拳走勢的準備💂🏼♀️。一套拳法如果不使之與思想感情結合,那麽就僅僅是有‘形’而無‘神’的形體動作了™️。”
李富剛博士分別從何謂意境、武術套路具備生成意境的條件✋🏽、武術套路意境的內涵特征與創構🔴、武術套路欣賞時的意境再創造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釋與匯報🪥。他認為🌺:從武術套路的動作是身體覺知與動作意向性的統一👎🏽、套路具有由小道通達大道的形上追求等幾方面可看出它具備生成意境的相關重要前提。武術套路的意境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理解:一方面武術套路的意境是指套路演練時所達到的一種理想的、完美的存在形態的體現🧑🏽🔬,它具有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韻味無窮等特征。另一方面武術套路的意境指這種理想境界與存在形態的生成過程🤌🏿,也就是說演練者在演練時既需要虛靜🆚、感興🍬、想象🧑🏻🦱、妙悟等一系列審美心理的綜合作用,也需要長期的功夫實修與精熟的演練技巧作為根基👨🏿🔧。欣賞者對武術套路的意境創構也具有不可忽視的能動作用🍶,他能夠憑借自己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等對套路作品的意象與意境進行二度創作。
參與沙龍的老師和同學認真聽取了課題負責人的報告♐️,並圍繞課題相關內容和某些觀點進行深入討論、提出參考意見。最後,課題負責人李富剛博士表示將充分聽取各位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寶貴建議👩🏫🏛,進一步理清課題研究思路🧛🏻♂️,斟酌某些觀點𓀐,利用相關美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做好課題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