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6日下午,紐約大學的沃爾夫教授(Larry Wolff)帶來了一場題為“跨文明視閾下的‘東歐’”的講座🛶。沃爾夫教授是東歐史研究的專家,在這場講座中♨️,他提出了“意象地圖”(mental map)的概念🧧,利用大量當時旅行家的遊記文獻來展現西方視角下的東歐形象,解釋“東歐”的概念在18世紀是如何被啟蒙思想家創造出來的並且被歐洲所廣泛認同的,並且更進一步解釋關於東歐落後的文化觀念是如何在我們的腦海中形成的。
沃爾夫教授1984年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紐約大學歐洲與地中海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紐約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現代歐洲,涉及領域包括:東歐史👨💼、哈布斯堡帝國史、波蘭史、啟蒙運動以及兒童史研究。出版著作有:《加利西亞:哈布斯堡政治文化下的歷史與幻想》、《“東歐”的創造:在啟蒙運動中的文明地圖》等♘💣。
沃爾夫教授在講座中從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出發,解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歐洲“東歐”是如何被創造的🚹。沃爾夫教授為我們解讀了文化觀念在人腦海中的形成的過程,同時通過解讀西歐人對於東歐人的觀點🍍,提出一個觀點,即處於文化中心的地方才擁有文化的闡釋權👰🏿♀️。同樣🏡,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這種偏見或者誤區存在,而且中心與邊緣圍繞著各自的地位會展開爭吵🪴,但事實上,這種爭吵就是在爭奪歷史闡釋權,而歷史闡釋權則始終掌握在少數一些文化中心,譬如倫敦、巴黎、紐約、北京🫳🏼、上海等等,至於莫斯科,以及歐亞大陸中部地區的城市,則始終成為不了這種中心,也擁有不了這種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