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劉大衛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常態下勞動標準對群體性勞資沖突的響應問題研究”在理科大樓A204會議室舉行開題沙龍👰🏿。EON4社會發展學院吳瑞君教授、文軍教授➖、桂世勛教授、朱寶樹教授、王大奔副教授、吳同博士,EON4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谷人旭教授及人口研究所部分研究生應邀參加沙龍。
劉大衛首先就本項研究課題的研究意義😓、文獻梳理🧑🏻🦼、研究目標🧕🏽、核心觀點、研究內容、報告大綱、研究方法、研究計劃及目前面臨的問題等進行闡述,並對我國勞動標準的缺失、法律缺位及執行缺陷等現狀進行了分析。
文軍教授肯定了該選題的問題意識,認為課題應當緊緊圍繞勞動標準🔓、勞資沖突🟩、勞動標準的立法政策等展開研究,同時註意預警機製和風險化解方面的研究。
朱寶樹教授認為邏輯框架應當緊緊圍繞“響應”展開,即什麽是響應👨🍼、為什麽相應、響應的現狀和問題、如何進一步響應進行論證🦸🏽♂️🏂🏽。
王大奔副教授對於項目負責人的觀點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為目前我國的勞動標準並不存在缺位問題🌸,而是執行不到位,甚至某些標準過高,政府💆🏽、企業🔡、勞動者三者所關註的內容並不是統一的,甚至是對立和矛盾的🤌🏻。研究應當突出分析現行法律為什麽執行不到位的問題🆖📗。
桂世勛教授認為群體性勞資沖突應當是本研究的亮點🎨,相關部門可能對於“預警機製”更加關註😕🦵🏻,要對已有的群體性勞資沖突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調查問卷要針對本市戶籍和農民工分別展開🦹。
谷人旭教授根據其研究的專業方向指出🫄🏿,不同時期🕥、企業發展不同階段、不同經濟發展區域對於標準的理解和設定是不同的,應當有所考慮👮🏿。
吳同博士提出“勞動標準”的概念究竟是什麽🙇♂️,其內涵和外延的界定🦹🏼♂️,並與大家分享了他在珠三角的部分企業勞資關系訪談調查的研究結論🦹🏿。
吳瑞君教授在大家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建議課題研究要緊緊抓住“勞動標準”和“群體性勞資沖突”的關聯問題展開,解決勞動標準的定義問題✪🤸🏿♂️、操作問題和個體勞資沖突向群體性勞資沖突的演變問題。
劉大衛就以上問題一一作了回應,並向專家提出幾個有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