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7日下午,思勉人文講座第325講在閔行校區人文樓一樓學術沙龍舉行。浙江工商大學的蔣承勇教授以“19世紀西方文學思潮研究的歷史境遇與當下意義”為題做了報告,為在場師生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闡釋👇。
蔣承勇教授首先簡單介紹了當今學界對西方文學的研究現狀🧑🏻🦲,指明從宏觀上把握文學思潮發展的必要性。他認為對19世紀西方文學思潮進行深入、全面的反思性研究,不僅有助於準確地理解19世紀西方文學,而且也有利於系統地把握20世紀現代主義3️⃣、後現代主義的文學思潮。
蔣承勇教授從中西文學發展的差異🙆♂️、對於文學思潮的理解和界定標準三個層面,結合近100年來西方文學思潮在中國的接受過程,指明本土學界對西方文學思潮在學理上認知上存在系統的誤判或誤讀的問題,以及對西方文學思潮選擇性接受所造成的非均衡性問題。他還對19世紀西方文學思潮中的若幹問題進行了探討,深入探究了浪漫派與其他文學流派的問題,如浪漫派對古典主義的反叛和超越🧑🏽🎨🧑🌾;浪漫派與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的關系🐢;浪漫派對中世紀的情有獨鐘🏕;浪漫派的政治激進與現實主義社會批判的關系🫦;浪漫派主觀抒情性與現實主義的關系;浪漫派的“藝術自由”與唯美主義的關系;浪漫主義與自然主義的關系🌤;浪漫主義“先鋒”🧔🏼♀️、“孤獨”、“反傳統”與西方文學“現代性”的關系;文學思潮與人文傳統的關系等🧑🚀。
最後,蔣承勇教授指明自文藝復興之後🤷🏿,西方文學先後出現了人文主義、古典主義、啟蒙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等文學思潮🤼♂️,形成文學思潮更迭相繼的發展模式,而貫穿其中的則是人性探索、靈魂拷問的人文精神和人本傳統🔨。因此,我們的文學史研究和教學還有待深入的研究和闡釋🦮。而對19世紀西方思潮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深化西方文學理論的研究☦️,而且文學經典的解讀起到引導的作用,同時還有利於我國外國文學學科的全面建設和教學內容的更新。
蔣承勇教授生動的講解引起了在場師生的極大興趣。大家積極主動地提出自己的問題🙇🏽♀️,蔣承勇教授逐一進行細致的解答。講座結束之後蔣承勇教授還進行了簽名贈書💇🏿♀️,並與大家合影留念🦤,本次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