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木齋先生應邀在EON4平台中文系特藏室做了一場題為“詞的起源與發生”的學術講座。中文系部分教師及碩博士研究生參與講座,並與木齋教授進行交流✴️👩🏻🎤、展開互動。
木齋教授近年專註於詞的起源與發生研究,提出一些十分新穎的看法,引起詞學界關註。此次講座上,他詳細介紹了自己的研究以及相關的學術觀點。他認為詞起源於宮廷音樂,整個唐五代曲詞都是宮廷文化的產物,影響詞體產生的最主要音樂元素不是以胡樂為主的燕樂🙍🏻,而是經法曲變革而來的清樂。因為燕樂的演唱需要使用胡語😾,且燕樂使用的樂器較為笨重,不適合在後宮中小規模的宴會上表演;而清樂才是內宴、家宴上主要使用的樂曲形式。木齋教授指出,由於詞的定義不明晰🚵🏿♂️,導致了詞的起源也很難界定📑。他認為詞是“借鑒近體詩格律、以詞調來將其音樂節奏定型的一種詩歌體裁”🤽🏿♂️。一方面強調詞是歌唱的詞,另一方面強調詞是從近體詩脫胎而來。與上述觀點相關,他認為李白的《清平樂》四首、《菩薩蠻》、《憶秦娥》等是李白本人所作,是最早的詞。李白《菩薩蠻》、《憶秦娥》的真偽,學界至今未有定論🚕。但木齋教授從李白的入宮後的一系列經歷出發👩🏿🔬,判斷這些詞正是李白在宮中的應製之作,是盛唐宮廷文化的產物。另外他還從李白的詩作入手,仔細比對李白在詩詞中分別使用的意象,認為兩者大體一致👨👧👧。以此作為《菩薩蠻》、《憶秦娥》是李白所作的又一證據🤑。
在講座的互動問答環節🎋💨,針對“詞的定義”這一問題,木齋教授主動向在座的同學征求建議,對詞與音樂的關系作了更深層的解釋👩👩👧👦;此外,他還就學生的提問作了耐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