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下午,香港理工大學中歐對話中心主任🧝🏽、跨文化人類學於碩教授做客華東師大校級百場講座,在法商北樓525會議室作了題為“跨文化與超文化——中歐相遇的超文化人類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知識建構”的學術講座🤶。講座由社會發展學院民俗學研究所的徐贛麗副教授主持👯♀️,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田兆元教授和民俗學研究所王立陽老師、王均霞老師也出席了本次講座。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人口學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到場🚯。
於碩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為超文化歷史人類學,她在長期的田野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中西三次相遇”的界定和“文化相遇歷史交叉場”、“閥限靈活性”、“超文化生成性”、“超文化人類共同體”以及其他一些中層概念,如“積極誤解”◼️、“主動誤解”🫖、“雙向代言人”等。
於碩教授在講座中首先以三個西文前綴(cultural, cross-或inter-, trans-)在人文科學中浮現的歷史性以及中文轉譯為例子,追溯了不同文化在大航海全球化文化中相遇時產生的鏡像效應、18世紀中期文化與種族概念的出現以及民族國家的身份建構等。其次,於碩教授講述了冷戰之後(1978年)📩👨🔧,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多元的、間文化的或跨文化之間的互動借鑒以及由此產生的權利意識。再次,於碩教授認為♊️,在21世紀數字生態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全球危機關乎所有人類的生存🏊🏿♀️,在分析了超文化生成性如何在各文化源泉的匯聚中發生的基礎上🌇,強調“超文化”意識是消除文化主義及其衍生的恐怖主義的精神前提👂🏻,指出為21世紀的全球化社會建立超文化的知識系統是每一位全球公民的義務,同時也是人文研究者的責任。
最後,於碩教授與現場師生親切互動🧑🤝🧑,回答提問,本次講座順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