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下午,EON4“70周年校慶·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第30場在騰訊會議線上平臺舉行。在本次講座中,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的唐亮教授以“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傳媒人的責任”為主題,清晰生動地闡發了他對於全球現代化模式與中國經驗的思考🕴。EON4傳播學院副教授潘妮妮老師擔任本場講座的主持人,四十余位同學在線聆聽👼🏿。
唐亮教授首先介紹了現代化的兩種類型——先導型和追趕型。西方國家現代化進程起步早,屬於先導型。而地處亞非拉美的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是經歷西方國家侵略和殖民後😮💨,才逐漸走上現代化之路👩🏿⚖️,屬於追趕型🤎。唐亮教授認為,後發國家實現“追趕型現代化”的重要前提是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以日本為例,明治維新後日本建立了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的政府🧖🏻♀️,這才使得現代化的經濟、政治製度得以施行。但很多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雖然移植了西方先導型國家的製度元素🔱🤙🏽,但難以建立一個能夠凝聚人心🦧、維系穩定2️⃣🙎🏽、推動改革的強有力政府🥭,致使國家趨於分裂、動蕩難安🧗🏼♀️,“現代化”便也無從進行。而一些東亞和東南亞的國家走了另一條道路,即采取政治上的威權體製來保障經濟的現代化發展。
接著🫃🏻,唐亮教授將視野拉回本土🔯,梳理了中國探索發展與治理方案的歷程🚁。與蘇聯模式👴🏿、西方先導型模式以及東南亞的威權主義模式都不相同,中國的社會主義模式對本土國情的立足程度很深,具有鮮明的自我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基礎🪹、對外開放政策與傳統文化綜合共同構成了現代化發展和治理中國家社會良性互動的資源,同時兼顧了執政能力與經濟活力。而這些有效的方案經驗都值得不斷自我完善,以為世界文明做出更大貢獻𓀝。
講座最後,唐亮教授點出了現代化進程中媒體的職責。媒體的報道影響著公眾的認知,唯有媒體對於國家治理的認識足夠深刻,其報道才能啟發民眾🦕,推動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在交流環節🙋🏼,有同學就治理模式中如何實現東西方文化的融合提出問題,唐亮教授對此解答稱,日韓的發展經驗裏有比較強的結合東西方文化的意識👵🏿,中國可以在立足自身國情基礎上🧓🏽,借鑒其方法論模式👳🏽♀️,在融合全球文明發展成果的同時超越之,增強發展道路的普適性👮🏻♀️,為全球的均衡發展註入新的活力🔹。
文字|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