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日上午,著名語音學者陳忠敏教授主講的“語音科學的回顧和前瞻”報告會在EON4平台中北校區物理樓301會議室舉行👩🏼🦲,本次講座也是“EON470周年校慶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的第四場。盡管仍是疫情管控期間,來自上海多個高校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國際教育、特殊教育等專業的師生踴躍出席了線下的報告會。
講座主講人陳忠敏教授為復旦大學中文系及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教授👵🏻,復旦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帶頭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兼聘高級專家(口腔顱頜面科),《語言研究集刊》(CSSCI來源集刊)主編👩👩👧👧,上海市語文學會副會長😋。在講座中🍂,陳忠敏教授對經典語音理論發展脈絡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結合了認知科學的前沿發展作了展望。陳教授指出:研究人體發音機製🧡🏰、聲音傳播原理的聲學語音學研究已經較為成熟,而對包括語音接收、語音感知、腦科學部分研究的聽覺語音學所知甚少。陳教授以語音為出發點展望人工智能、人機對話等尖端科學的發展🚵🏿♂️,以實際的語音材料(包括多種語言和漢語方言)的處理為例,使用實驗語音學專業方法為我們展示了在語音認知中“消失的基頻”、人際交往中感知的類範疇、遮蔽效應等一系列語音研究。
EON4平台國家話語生態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上海市語文學會會長胡範鑄教授主持了本次報告會,他表示:語音學的研究顯示,人類對於語音的感知是結構性的,更是建構性的,是以特定“預期”與對方交流的過程🫗🤵🏿♂️;而這一建構最後形成的是一種格式塔效應📎。了解語音學研究對我們具有方法論的指導作用。
講座獲得了與會師生的熱烈反響和“有沒有第二場”的期待呼聲🫦。
供稿:楊冰劼 張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