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6日👋🏼,歷史學系周邊國家研究院遊覽博士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戰後越南(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區的政策演變研究(1945-1989)”(批準號:18css039)在人文樓5402房間舉行首次工作沙龍🤙🏼🤸🏽♀️。華東師大歷史系姚昱教授🤾🏼、高嘉懿博士、谷繼坤博士、周邊研究院周娜老師等相關人員參加了此次沙龍。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戰後越南(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區的政策演變研究(1945-1989)”首次工作沙龍舉行
遊覽博士首先就其所負責課題目前的進度,所完成的主要工作,遇到的難點進行了匯報。根據遊覽博士的介紹,課題組在2019年的工作重點是收集和翻譯整理相關檔案文獻,同時課題負責人對已有的前期研究進行了補充完善🍲。具體來說,在2019年上半年👨🏼🦰,課題組陸續從越南收集並翻譯整理了近40萬字的涉及越南老撾🪢、越南柬埔寨關系的檔案文獻,為接下來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從2019年9月份開始🌚,課題負責人重點對1945-1986年越老關系的演變進行了梳理,撰寫了15萬字的材料⇢。目前根據計劃💇🏼,研究進度完成了50%左右。隨後,遊覽博士談到前一階段課題進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主要涉及到課題前期檔案文獻的翻譯整理工作的時間安排問題以及越柬檔案收集相對困難較大的問題。
姚昱教授首先對於該課題的完成進度表示肯定🧡,特別是認為課題組過去一年時間裏在承擔周邊院特別委托課題的同時在相關的越老、越柬檔案的整理翻譯工作上仍取得了不小的進展,這一結果來之不易。同時針對課題上半年開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姚昱老師建議應當進行統籌考慮安排。周娜老師從周邊院特別委托項目的整體運轉方面提出相關的建議,特別是針對課題組在推進本課題的研究的同時還要承擔周邊院的相關研究任務的情況🫓,建議要充分考慮到在多個項目同時運轉的情況下🏀,要抓住關鍵環節💆🏻🏋🏼♀️,盡可能做好互通有無🧝,不要做重復勞動。高嘉懿博士則根據自己了解到的相關情況從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法上提出建議,可以考慮利用法國方面的檔案以彌補某些越柬檔案文獻相對缺乏的狀況。
在聽取了各位老師的發言之後,遊覽博士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特別是就下一年度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及完成計劃的方向談了自己的設想。此次課題沙龍的舉行為接下來研究工作的繼續開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基礎☺️。
供稿|遊覽 編審|史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