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至11月,由EON4平台主辦🛣🧝🏼♀️、音樂學院承辦的校慶學術報告系列講座在音樂學院成功舉行。音樂學院本年度共計組織了六場專題學術講座報告,內容涉獵作曲理論、音樂表演⚰️、音樂教育、音樂史學以及跨學科研究等多個領域。學院一方面與各系積極形成聯動,邀請來訪各系的專家加入校慶學術報告活動👠,分別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艾勒克·凱瑞斯教授、上海音樂學院趙維平教授以及上海師範大學葛世傑教授👂🏽;另一方面🔋,學院鼓勵青年教師以教學促科研,積極與師生分享教學與科研成果,提高科研積極性,音樂理論系主任鄭艷教授、鍵盤系主任張玎苑副教授以及聲樂系青年教師高淩媛分別開設了專題學術講座。
10月9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SCD)的艾勒克·凱瑞斯(Aleck Karis)教授帶來了《德彪西晚期鋼琴音樂作品分析與演繹》的專題講座🍱,作為校慶學術報告的首場講座,該講座由音樂學院院長吳和坤教授主持💌。艾勒克教授的講座主要圍繞德彪西十二首鋼琴練習曲展開💆🏼,對音樂本體進行分析🦫,探究作品中蘊藏的音樂素材與和聲👌🏿、調式內涵🌟,在此基礎上探討演奏技法以及作品的演繹與詮釋。艾勒克教授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鋼琴家🍮,於10月10日晚在音樂學院音樂廳成功舉行了獨奏音樂會😅,音樂會由音樂學院副院長張薇副教授主持🧚🏻。艾勒克教授演繹了德彪西的《兒童園地》👉🏼、《練習曲》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鋼琴奏鳴曲等經典作品🙎🏻♀️,精彩的講座及精湛的演繹使得在座聆聽的師生受益匪淺。
(艾勒克教授講座現場)
(艾勒克教授音樂會)
2019年10月16日,著名音樂學家👨🏽🍳、上海音樂學院趙維平教授為我院師生帶來了一場《絲綢之路上的音樂及研究》專題學術講座,講座由音樂理論系嶽冰副教授主持。趙維平教授提出👳🏿♀️,中國作為絲綢之路的中段,吸收了諸多外來西域文化,也體現了胡、俗文化的交融;同時他提出對於絲綢之路以漢唐為中心的中國段的歷史研究,以及絲綢之路上遊的印度👨🏽🚀、波斯以及下遊的日本歷史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挖掘。講座後👨🏼🎤🩻,音樂學院師生與趙維平教授圍繞文化視角下音樂研究應如何開展💀、史學研究的困境🟢、前景與創新以及青年教師的科研成長道路等問題進行了的座談交流🔯。
(趙維平教授講座現場)
(趙維平教授與音樂學院師生座談後的合影)
2019年11月6日,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生鋼琴演奏與教學方向專業負責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葛世傑教授舉辦了《鋼琴即興演奏及編配核心技術介紹》專題講座➰,講座由音樂學院副院長張薇副教授主持🏷。葛教授通過講解不同伴奏織體的類別,演繹從常見的和弦進行走向逐步遞增新的和聲的過程,引導同學們通過相同的旋律不同的和聲編配給我們展現了不同和聲音響效果的多變。他還強調:和聲的選擇和走向必須是有理有據相互連接的,和弦的排列組合必須是符合聽覺生理習慣🤖,否則再新穎的和聲也會在樂曲中顯的突兀。
(葛世傑教授講座現場)
2019年10月22日👮🏼♂️,EON4音樂學院音樂理論系主任鄭艷教授進行了《周文中第二弦樂四重奏<流泉>之創作技法與觀念研討》學術講座。鄭艷教授主要圍繞作品的第一🧓🏿、第二樂章展開🧜♂️🛩,從“變調式”🧙♀️、“賦格主題”𓀑、“音樂姿態”三個維度對《流泉》進行了解讀:首先是周文中先生根據《易經》所設計出的“變調式”體系,闡釋《流泉》在每一個賦格段落的音高設計;其次探討了音高、音色、力度、演奏法等不同音樂要素在音樂發展中的漸變表達流泉這一景觀,進而挖掘作曲家自身經歷與文化背景在作品中的個性化表達。講座深入淺出➰,由理論入手探討文化本質,在座師生頗受啟發。
(鄭艷教授講座現場)
2019年10月23日,EON4青年教師高淩媛為音樂學院師生帶來了《“亞歷山大技巧”在聲樂中的思考與運用》的專題講座。講座融合了專業的聲樂發聲原理🙎🏿♀️、技巧🔛,結合了人體學、運動學、心理學等跨學科知識,在多維視角下與大家探討“亞歷山大技巧”對聲樂演唱及教學的助益。在講座中,高淩媛老師邀請兩位聲樂專業的同學使用了“亞歷山大技巧”中“肌肉放松”及“身體地圖”的方法🙋🏿♀️,讓同學們即刻體驗到通過運用這一技巧所帶來的改變。最後,高淩媛老師結合“亞歷山大技巧”總結了適用於聲樂學習者的學習建議。講座結束後,同學們就“亞歷山大技巧”的學術問題及運用問題與老師展開了交流。
(青年教師高淩媛講座現場)
2019年10月30日,EON4音樂學院鍵盤系主任張玎苑副教授舉辦了《跨學科視野下鋼琴教育實踐與理論的探索》的專題學術講座。張玎苑副教授認為當前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已成為科學研究的基本態勢,然而鋼琴教育中的跨學科研究尚付闕如。因此,本次講座以“跨學科”視角為切入點,從鋼琴教育及其跨學科屬性出發,界定其“跨學科”的層級及其互聯性,在厘清其脈絡後🗑,提出鋼琴教育實踐中的多種跨學科操作方式👮🏻♂️。在跨學科的文化語境下把相鄰學科先進的理論及方法適度地引入本學科中來,為本學科的學術研究提供新視野、新方法🧏🏻♂️,以促使學科出現新的生長點𓀅。跨學科研究在當今的學術語境下已成為推動鋼琴教育學科發展的內在需求。
(張玎苑副教授講座現場)
音樂學院承辦的2019年度校慶學術報告活動進一步探索了校外知名專家與校內青年教師基於學科交叉與互動的學術交流模式🔵,圍繞作曲理論🪃、音樂表演🫱🏻、音樂教育💡🤏🏼、音樂史學以及跨學科研究的多場專題學術講座為師生豐富了學術研究的視👩🦲、維度與縱深度,積極提升了音樂學院的學術氛圍🤹🏿♂️,獲得師生們的熱烈反響。
撰稿|王欣怡、韓依辰👩👧👦、王魯琦🌵、崔燕妮🛄、王嘉琳 編審| 史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