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場校級學術講座:李斌研究員談“《女神》與五四時代精神”

發布時間🔫🥙:2019-11-26瀏覽次數:506

20191121日晚六點,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紀念館研究員、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秘書長李斌來到EON4,為大家帶來以“《女神》與五四時代精神”為主題的精彩講座(2019年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第151場)👊🏽。講座由中文系張春田副教授主持。

李斌研究員談“《女神》與五四時代精神”

李斌研究員認為《女神》與《呐喊》同樣是五四新文學的代表作,後者研究較為充分👨‍👦,而前者研究成果寥寥,《女神》的文學價值值得重新審視。他首先梳理自《女神》出世至今👶🏿,近一百年來聞一多🫄、穆木天❗️💂‍♂️、周揚👐🏿、臧克家、茅盾對這部詩集的高度評價,並進一步探討《女神》體現出來的“時代精神”與郭沫若“個人體驗”的復雜關系🪇;《女神》為什麽更為出色地表現了五四精神🧖🏿‍♀️。他認為《女神》標誌著中國“現代感受能力”的誕生🙍🏻‍♂️,《女神》體現出集創造與毀滅於一體的現代“主體”的生成。

郭沫若與現代學院體製有著內在的緊張關系◼️。現代學校通過日程表對學生進行身體規訓,通過課程設計對學生進行精神規訓👳🏼🧷,郭沫若作為曾經非常叛逆的學生🧖‍♀️,在日本這種高強度規訓下非常壓抑,這種內在時間意識與現代時間意識的緊張體現在《壁上的時鐘》一詩中🎺。

郭沫若對資本主義貧富分化的體驗刻骨銘心。他在《女神·序詩》中自稱是“一個無產階級”,因為他在日本求學時經濟拮據🎑🙇🏼‍♀️,漂泊無定★,他詛咒私有製🎒,同情農民,排斥消費主義,內心的焦灼又恰恰與對於日本工業化奇觀的贊美構成一組矛盾。

除此之外👰🏿‍♀️,郭沫若在日本國民教育的刺激下激發起強烈的民族主義感情,但這種感情超克彼時中國愛國誌士狹隘的民族主義,是一種通向國際主義的愛國主義🏎,是郭沫若後來走向馬克思主義的潛在途徑。

對死亡的描繪💦、對大自然的謳歌、對任何秩序的拒絕(寫實主義、詩歌格律、團體組織等)🎀,使得郭沫若的詩作表征著基於現代性體驗的文學感受能力👩🏿,並匯入“世界文學”的大合唱中🪡,在這一意義上🙎🏿,詹姆遜關於第三世界文學是“民族寓言”的說法值得商榷🕵️。

郭沫若深受王陽明影響,從陽明心學中汲取自強不息的奮鬥主義養分🧑‍🎤,日本受到的解剖學訓練從反面激發郭沫若對生命的熱愛,而對於“匪徒”的歌頌,代表著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新的主體的誕生,這一具有“破壞”能力的主體,構成二十世紀革命中國主潮中的最強音。

在與同學交流過程中,李向同學們介紹了郭沫若研究的現狀與未來的可能性🧔🏽,針對社會上對郭沫若虛妄的抹黑予以正本清源的回應🧹。在同學們發散性地聯想到一些問題之後,李斌研究員指出現代文學存在“冷熱不均”的情況🏊🏽‍♀️♈️,呼籲大家多多關註那些罕有人關註的優秀作家,以期豐富現代文學的研究版圖。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