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場校級學術講座:菅豐教授談“民俗學學科中藝術論的轉向👵🏼:從民間藝術到vernacular藝術——支撐人們‘生’的藝術”

發布時間♥︎:2019-11-06瀏覽次數⏺:694

 2019年10月28日上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長菅豐教授應EON4民俗學研究所之邀在閔行校區法商北樓一樓報告廳👩‍🦯,分享了一場題為“民俗學學科中藝術論的轉向:從民間藝術到vernacular藝術——支撐人們‘生’的藝術”的百場校級學術講座。講座由民俗學研究所所長徐贛麗教授主持↔️,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語語言文化學院程亮副教授進行翻譯🪈,上海大學石圓圓老師以及校內外碩博研究生等共同參加了這場講座。



菅豐教授談“民俗學學科中藝術論的轉向:從民間藝術到vernacular藝術——支撐人們‘生’的藝術”

菅豐教授在講座中介紹了vernacular和vernacular art兩個重點概念,即關註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創作,希望以此提出新的民間藝術研究視角並以此活化民俗學中對民間藝術的研究。他通過對日本民俗藝術研究的歷史和特性進行梳理,指出現代日本民俗學對民俗藝術這一領域研究的缺失與日本民俗學的研究歷史有關。早在1920-30年代,日本學者就已經註意到了民俗藝術這一領域,當時興起了許多運動——民眾藝術論、農民美術運動👨🏼‍⚕️、民俗藝術會、柳田國男藝術論、民藝🥖、考現學🚯,這些運動都是肯定民眾性而非政府性的活動。但由於日本民俗學之後在柳田國男影響下進行轉向,民俗藝術在民俗研究中並未得到長足的發展😦。菅豐老師著重介紹了以鶴見俊輔為代表的限界藝術論,該理論將藝術創作分為純粹藝術(由專家創造、專家接受的藝術)、大眾藝術(專家創造👩🏼‍✈️🧜🏻‍♀️、由民眾消費)🧑🏼、限界藝術(非專業人士創作👍🏻、非專業人士享受)三類。這一理論是對專家藝術權威的一種挑戰,其內涵和vernacular art的概念非常接近。從歷史上看,日本民俗學者受柳田的傳統影響較為輕視民間藝術,從而致使日本缺乏民間藝術的研究👩‍🎨。

Vernacular的本意是某個地方固有的土語方言🧑🏻‍🦱,菅豐教授將其內涵概括為✅:邊緣性的——私人的🏊‍♂️、非權力的、非製度的🤜🏼、非權威的、非市場、非公式的、非正統的、非精致的、非專業的、非精英的、非職業的🧑、非教育的👨🏻‍🎤。Vernacular art 則可以理解為支撐人們生命🪲、生活的藝術,在生活、生命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藝術,這是理解日常藝術實踐的一個新視角——可以用於涵蓋那些新創造出的👲🏻、非正統的、可變性的藝術,並發現以往不被重視的普通人在非正式場合體現出的文化力量🛌🏿。

他將vernacular art分為日常性的和非日常性的兩種類型🧚‍♂️,並舉例說明了其現實體現🙅🏿‍♂️。日常性藝術以“花墻”為例🈶,提出通過將自己的經歷回憶依托於某一創造物中的“塑造memory object”這一概念,並將其看作一種家庭級的民俗文化遺產。非日常性的案例則包含了美國華人偷渡客的折紙藝術和日本的千紙鶴折紙,前者說明vernacular art的流動性📺,後者通過講述千紙鶴文化的變遷說明了vernacular art在非日常生活中的形成流變。菅豐教授強調vernacular art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非日常的時空比較容易捕捉👩‍🦳,但是日常生活中難以把握。最後他指出vernacular art是一般民眾的生活中形成的藝術,是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緊密相關的藝術⌛️👨🏼‍🚀。通過對於這一視角的研究,可以使民俗學從原有的傳統視角中解放出來,更關註當下的活著的民俗,雖然今天的內容是民俗學藝術論的轉向問題,但是也體現了民俗學整體的轉向問題,多樣性視角的引入,是民俗學未來的方向所在💇🏿‍♂️。

在講座結束前🕵🏽‍♀️🔏,菅豐教授熱情回答了在坐師生提出的問題。山東大學的博士生李常青就柳田國男在研究後期逐漸疏於民俗藝術研究的問題請教了菅豐教授的看法🐛🐈。菅豐教授認為一方面是由於柳田個人研究旨趣的轉向👊🏿,一方面也出於人際關系的原因👨‍👩‍👦。EON4的徐贛麗教授就vernacular art概念中市場性與專業性的問題與菅豐教授展開對話👨🏻‍🎤,他提出有銷售行為是否可算作具備市場性以及參加業余培訓是否可算作具備專業性兩個問題。對此🛃,菅豐教授認為vernacular art的特征很多,並不是說要把所有概念一一對應☝🏽。對研究者而言,需要明確被研究對象的行為目的,即行動者的行為出發點是出於純粹的盈利還是出於一種單純的喜好。徐贛麗教授表示在她的研究中發現實際上市場性並不一定會影響人和物之間的關系。菅豐教授認為這正是他感興趣的地方,在專業藝術與普通人藝術創作的中間地帶是否存在vernacular的特質,是自己下一步要研究探討的重點🥡。

EON4碩士研究生張磊向菅豐教授提出兩個問題:如何把握vernacular art中特殊性與普遍性的平衡以及如何避免這樣的研究使民俗研究過於瑣碎。菅豐教授認為vernacular註重對個人生命和個體生活意義的關註, vernacular art的最低限度是滿足個人價值⛹🏿‍♀️,但同樣也能存在於集體之中為集體所共有,同時Vernacular art是一個動態的概念📍🙌🏽。Vernacular更多地是為我們提供一個新的問題視角👢,而不是教我們一套研究方法去解讀這些現象✦。民俗學有義務記錄下生活中有意義的事象,至於怎樣用這些材料寫好論文,就要靠各位自己的寫作能力了。

整個講座歷時三個多小時,主講人一直保持高昂的興致,結束時聽眾仍興猶未盡🙆🏽,期待下一次再有機會聽菅豐教授的精彩分享。


圖文|民俗學研究所   編審史玉潔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