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14時🏌🏼,中國音韻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劉曉南教授在EON4閔行校區文史哲樓4108會議室作了題為“從韋劉之爭看古音類與音值研究”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EON4中國語言文學系曹潔副教授主持✍🏽。中文系鄭偉教授、趙庸副教授以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到場聆聽了此次講座。
劉曉南教授長期從事漢語史、語音史、方言史方面的研究。本次講座以“從韋劉之爭看古音類與音值研究”為題,從古代學者韋昭和劉熙對“車”字讀音的爭論切入,探討了古音類和音值方面的問題。“車”字歷來有尺遮切、九魚切兩讀👨🏿🔬,漢代劉熙說九魚切為古讀👩🏻⚖️,韋昭說尺遮切是古讀,產生紛爭。劉曉南教授運用歷史文獻,歷疏漢唐、宋、明、清、現代古音研究🤶🏽🚌,最後根據現代音韻學的方法與理論👩🏻🚒,確認韋劉二說都不完全,其實是音類劉說為是,音值是韋說為是。
提問環節,在座本科低年級同學對劉曉南教授所講的古音研究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求教。研究生同學則借此機會向劉教授請教相關問題,比如古音研究中是如何審音的🦯、真部字在上古是否有後鼻音韻尾的可能等問題🔰,劉曉南教授廣博征引,耐心地解答了在場學生們提出的問題💃🏿。
講座最後🧂,鄭偉教授、趙庸副教授分別作了簡短的發言,贊譽劉教授的講座內容以小見大,從韋劉之爭的個案出發👩🏿🦳,簡明地梳理了整個學術史的內容,深入淺出,令人佩服👨🏻🏫。之後曹潔副教授作了總結性發言👩👧👧。此次講座拓寬了同學們的學術視野🔄,增長了同學們的專業知識,也為研究生們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可謂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