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上午9:00🧑🏿🍳,西北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田澍教授應邀赴華東師大歷史學系👰♂️👶🏻,為學生們做了一場題為《明代嘉隆萬改革》的精彩學術報告🌯。講座由歷史學系章義和教授主持。
講座在輕松的氣氛中開始。章義和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一下西北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悠久的歷史👌🏻,在其發展中曾培養過如郭厚安⚪️、魏明孔、劉進寶、李華瑞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
田澍教授的講座,從自己選擇嘉靖革新研究的原因和旨趣切入,指出學者進行歷史研究的性格🎺、氣質和旨趣各不相同,他自己擅長選定一個問題進行廣度、深度的長期思考👩🏻🎤,但同時也應具備大歷史觀的視野。他在統計中國古代歷代王朝存在時間的基礎上👶,認為明朝才是中國古代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朝🏧,根據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將明朝歷史以靖難之役、大禮議和萬歷即位為界的四個階段💻。明史學界關於明朝的改革🧝🏻♀️,存在建文革新𓀔、永樂革新🚴🏿♂️、正德嘉靖之際革新、萬歷初張居正改革、隆萬改革、嘉隆萬改革等幾種說法,他本人是嘉隆萬改革這一說法的提倡者👨🏻🔬🤶🏿。他認為,我們不應該突出隆萬改革或萬歷前期張居正改革而否定嘉靖年間改革的事實🧑🏼🎤,通過對明朝13位皇帝頒布的遺詔或即位詔可以觀察明代各朝的弊政程度,我們能夠清楚看到正德朝、萬歷朝是明朝出現弊政的兩個高峰期。如果嘉靖皇帝不實施改革,明朝還會後面120多年的歷史?明朝是否完全有可能在正德朝結束後走向滅亡🚶🏻♀️➡️🍳?他認為,明朝正德以後120年的歷史和生命與嘉靖改革密不可分。
田澍教授認為,嘉靖初大禮議事件無疑是明朝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我們今天在考察嘉靖大禮議事件時,不應過分陷入當時人的是非之爭🤷🏼♂️,而應重點著眼於嘉靖大禮議事件產生的政治功能。嘉靖大禮議事件無疑造成了明朝歷史第二次裂變👭🏼:它將以楊廷和為首的一批護法派所代表的舊法統勢力被淘汰,建立了一個以議禮派為核心的續統新力量出現🫓,成為嘉靖改革的中堅力量👩🏻🦯➡️,這是明朝生命得以延續的重要原因所在🧑✈️🚶,而崇禎即位後就缺少這一批力量,因此明朝最終滅亡💇🏽♂️。嘉靖以後🤶🏿,隆慶朝高拱改革、萬歷前期張居正改革,都是以嘉靖改革為張本和改革的法理依據9️⃣,全面繼承嘉靖改革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特別是張居正改革😰⚃,過去學界對此的研究顯然不夠充分🈚️,過分強調和誇大了張居正改革的獨立性,從而造成判斷的偏差。
在講座結束以後,參聽講座的師生與田澍教授展開了激烈互動📰👨🏻🌾。歷史系包詩卿老師提出嘉靖大禮議事件中派系鬥爭和打擊異己勢力是否對當時的士大夫產生心理的作用,這又對明朝政局會產生什麽程度的影響?熊明威同學提出了如何理解崇禎朝沒有出現嘉靖朝議禮派這樣的新生力量的政治局面?田澍教授對於師生的提問一一回答,並與在座師生進行了廣泛討論。